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 教育新闻>正文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写在泸南中学“百师访千家”活动四周年

时间:2021-12-23 13:53:31    来源:中国教育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又到了校园的梧桐落叶之时,片片枯叶,年年都在寒风中飘飞,还来不及将操场渲染成金黄的一片,就在孩子们的嬉戏跳跃中被踏成了细细碎碎的一层,融入泥土,化作来年的春泥。而梧桐对面的小叶榕依旧苍翠敖立,不管烈日骄阳还是凄风冷雨,总是静静地看着校园里的光影变换,那些小小的人儿来来去去,将青春的身影镌刻在泸南岁月的年轮。

   我整理完手头的档案,捧一杯热茶,这眼前厚厚的一沓资料在清茶氤氲的烟雾中似乎也润泽了起来,一个个人,一句句话,都立在纸面上,诉说着他们自己的故事。这是一张张纸,也是一片片心;这是一丝丝墨,也是一份份情。

375874a093d4117ef5731103f47b9bd.jpg

   学生小徐(化名),家庭经济困难,一家人全靠母亲打点零工维持生计。其母亲颇有几分在无可奈何之下因艰辛生活而磨砺出来的胡搅蛮缠,但是孩子却出奇地自强、自律,勤奋好学。学校了解到情况后,与孩子母亲耐心沟通,多次组织家访。同时为孩子积极争取,从2014年进校起就为他协调了一系列的费用减免。时任校长聂华伟更是直接和孩子本人结对帮扶,每年都私人资助该学生的资料费,生活费,2015年聂校长调离泸南,也一直坚持资助,直到该学生初中毕业。小徐也非常争气,在校期间一直表现良好,在2017年的中考中成绩优异,顺利考上了他理想的重点高中。

资助,帮扶。所有的努力,只为不让任何一个泸南的孩子因贫穷失去未来。

   学生小黄(化名),单亲家庭,由于家长从小溺爱,性格有些偏执而又脆弱,在班上也不太合群,时常与其他同学发生冲突。随着年龄渐长,进入青春期后,家庭教育几乎失控,孩子也逐渐产生了一些心理疾病的倾向。班主任上报学校之后,学校特殊学生关怀领导小组随即启动特殊学生关爱教育应急机制。成立以分管校长为组长的帮扶小组,德育处牵头,全体科任老师参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商讨教育帮助措施。每周无数次的家校沟通,与监护人商讨教育帮扶措施,分析孩子的表现和原因;安排同学成立关爱小组,辅导功课,共同上放学,每天陪他聊天解闷;各科老师或者上门家访,或者安排街头“偶遇”随机进行心理开导……不敢说殚精竭虑,但至少是全力以赴,要在“教师”这一称号的职责范围内做到问心无愧。

开导、劝慰。所有的努力,只为教育的阳光下,一个都不能少。

   学生小李(化名),刚开学不久,家里就传来噩耗,年幼的亲妹妹身患白血病,需要长期住院治疗,沉重的经济压力使全家喘不过气来。有一天突然不假不到又联系不上孩子,几乎把老师家长急疯。结果,是孩子想到那天父母要去筹措费用,无人在医院陪伴妹妹,当哥哥的自己跑到了医院,陪着妹妹过了一下午,伤痛欲绝的他也忘了向老师请个假。后来,这兄妹情深的善良孩子几乎就要想辍学回家去照顾妹妹,也可以为家里节省开支。面对懂事的孩子又有谁不感动落泪?学校了解清楚情况后全部免除了孩子在学校的生活费用,并组织师生为他妹妹进行捐款,为了避免孩子小小年纪就承受太大的心理压力,学校定期安排心理教师对他进行心理干预,舒缓压力,在“百师访千家”活动中,班主任多次带队上门家访,促进家校沟通。孩子的事经媒体报道后也得到了一些爱心人士的帮助,目前小李已经顺利毕业,进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

关心,支持。所有的努力,只为实现泸南“学园,乐园,家园”的承诺。

   这些都是一个个真实的案列,是泸南中学家校共育以及特殊学生帮扶工作中的一个个缩影。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芒,一粒沙也能承载着一个世界的重量。立德树人是我们教育工作的目标,但是拿什么去立,拿什么去树?怎么立,怎么树?在我们看来,对这些特殊群体的关爱和管教,让他们不沉沦,不偏轨,能自立,有尊严,这就是立德树人最起码的底线。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就看这个民族如何对待弱势群体,一所学校是否温暖和谐也就看我们如何对待这些特殊的群体。这个“底”兜住了,我们才有更大的勇气和信心去迎接巅峰对决。

翻开我们“百师访千家”的资料。

   一张张凝固时光的照片,一份份仔仔细细的记录,还有家长们一句句发自肺腑的感言。亲切的话语,温暖的笑容,这种登门拜访的真诚永远是电话,QQ,微信所不能替代的,即便是在这个通讯极度发达的年代,家访也绝不会是可有可无的形式主义。为了让家校沟通的桥梁真正畅通,为了让所有教职员工都真切感受到孩子成长的环境,了解他们的过往,了解他们的现在。我们将包括校长在内的所有教师都分到全校所有班级,由班主任任组长,带领大家在每学期的期初和期中走进学生的家庭。向家长汇报孩子在校的情况,汇报学校的发展情况,也向家长了解孩子在家情况,家庭的运转情况,交流育子心得,讨论家教知识,增进家校情谊。不收受礼物,不接受请吃,不告状责骂是我们的原则;后进生,临界生,特殊学生都是我们家访的选择。捧着红彤彤的心去,也换回红彤彤的心来。是我们教育人的心,是家长的心,是孩子的心。很多家长都感叹:家里好久没有老师上门过了,以前都是老师把我们叫到学校去,这老师来家里还真把我们激动得话都说不利索。我只想说,家访,我们是认真的。

翻开我们的帮扶结对资料。

   留守在家的,家庭贫困的,学习困难的,心理困扰的,行为不当的,家庭变故的……一类类特殊学生档案详细记录在册;校长,中层,班主任,科任教师,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结对帮扶学生;生活关心,心理疏导,学习辅导,行为管教,每一项帮扶内容都具体详实,针对性开展;每周至少谈话一次,每期至少家访一次,半期一交流,一期一考核,全员德育不再是停在纸面上的空话。德育工作也不再只是班主任和德育处“一个人的战斗”,结对到人,责任到人,公开公示,学生的常规管理结对教师要关心过问,学生的重大问题结对老师必须参与教育。谈话必有记录,活动必有照片,每期必有小结,期末还要对结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只为进一步了解学生对结对工作的感受和要求,让帮扶来到学生身边,走进他的生活。结对学生都说:知道自己有专门的辅导老师,感觉就是不一样,好像有了依靠,也总觉得有人在管着,似乎不自由但又觉得很踏实。我只想说,帮扶,我们是实在的。

翻开我们的特殊学生管教资料。

   每个学校似乎都有极少数家庭教育失控,普通手段无效,法律暂时空白,但是放任自流又负面影响巨大的特殊学生。面对他们怎么办?这是普通中小学的难题,我们是普通的义务教育学校,我们是普通的义务教育老师,接受的也是普适性的教育教学培训,可面对这些完全不普通的学生,他们每一个拉出来都可以看到一个不普通的家庭不普通的成长经历。责备家庭?家庭或许完全就是支离破碎的。推给社会?于法不容,于情不忍,于理不能。我们应该怎么办?泸南人不等不靠,举全校之力研究管教帮扶措施。

   可行性分析,课程安排,教学资源开发,师资配备。以正合,堂堂之旗,正正之师,开办专门的行为规范培训班,将这些学生单独组班,因材施教,给予针对性教育;以奇胜,分管校长,退伍军人,心理学老师,轮番上阵,讲道理,讲感情,讲现实。练其体魄,磨其心志,规其行为。坐不住?我们就上团队体育课,学习规则,理解规则,消耗过剩精力。基础差了文化课听不懂?理科就上生活运用,文科就上文学欣赏。自尊自傲不服管教?来看看爱国视频,听听亲历者讲述那些能直击内心的屈辱与荣光……浑身解数使尽,硬是把这些放到哪个班都让老师头痛的学生给管教下来,基本拽回正常轨道。这些学生都说:这样的培训班,我服。我只想说,管教,我们是用力的。

   有外显的帮扶和管教,让特殊学生感受到学校的关心和帮助。也就要有内隐的活动安排,让特殊学生有尊严地接受帮扶,不尴不尬地完成转变回到集体。

   特殊学生往往都有些偏才怪才,于是艺术节,运动会,篮球赛,小制作。这些常规活动的开展,能为他们提供展示的舞台。没有专长,但是能量大号召力强的,在某些大活动筹备时就临时吸纳他们进入学生会筹备组,参与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艺术节时接受采访的,誓师大会时站在排头的,实践活动时高举旗帜的……都会在老师不经意间看似随意地安排给他们。润物无声,化有形为无形,让这些特殊学生在不知不觉间感受到荣誉和信任,感受到他们虽特殊但也能得到公平参与的机会。在物质上,在家庭上,作为学校,我们能做的其实不多。他们要的,其实也就是这个“感觉”。

   茶略有些凉了,苦涩又甘甜的滋味更在唇齿间流转。我收拾好这些资料,走出办公室,难得的阳光刺破厚厚的云层,均匀地洒在我的身上。周末的校园寂静无声,唯有老梧桐的叶子叹息着飘落,唯有小叶榕的枝条恣意地生长。(泸南中学  张伟)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