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 教育快讯>正文

西安职业技术学院数字普惠金融赋能乡村振兴调研团队揭示陕西发展路径

时间:2025-04-21 10:00:08    来源:中国教育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西安职业技术学院数字普惠金融赋能乡村振兴调研团队对陕西特色农业产业升级进行了深入研究。该研究以陕西省10个村的实证调查为基础,综合运用面板数据模型、TOPSIS熵权法和质性分析方法,系统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作用机制、路径及困境,并提出了针对性对策。

研究团队指出,我国农村长期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传统金融难以满足农业现代化需求。随着数字技术的普及,数字普惠金融通过降低服务成本、突破地域限制,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陕西省作为特色农业大省,苹果、猕猴桃等产业优势显著,但其产业链升级受制于金融支持不足。本研究旨在验证数字普惠金融对陕西乡村振兴的直接与间接影响,揭示其赋能路径,并提出适配性政策建议。

研究团队基于2011-2020年陕西省10个市域的面板数据,构建了包含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等5个维度的乡村振兴指数,并采用TOPSIS熵权法进行赋权。通过固定效应回归模型,研究团队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总指数及其细分维度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并引入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作为中介变量。同时,结合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质性数据,挖掘了金融创新与城乡融合的实践逻辑。

“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团队走进银行,了解数字普惠金融内涵

研究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具有显著正向作用。财政支出水平每增加1单位,乡村振兴指数提升0.219单位,但邮递业发展因城乡人口流动效应呈现反向抑制。此外,数字普惠金融还通过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和优化产业结构间接赋能乡村振兴,中介效应占比分别为31.96%和34.55%。

在产业升级方面,2011-2020年,陕西特色农业综合产值增长85.7%,其中特色农产品产值占比达52.54%,农产品流通服务业产值提升显著。然而,2020年受疫情冲击,产量下滑1.3%,暴露出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滞后的问题。

研究团队还指出了当前面临的困境,包括融资供需结构性矛盾、城乡要素流动壁垒以及政策协同与基建短板。针对这些问题,研究团队提出了创新金融供给体系、构建城乡融合生态、强化政策协同保障等对策建议。例如,推广“3年期固定资产贷款”与“全产业链数字授信”,允许以未来收益权为抵押;推动“城乡联保贷款”机制,激活土地经营权融资;设立多部门联席审批机制,缩短合规周期至6个月等。

“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团队走入乡村,调研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

该研究首次构建了陕西乡村振兴多维度评价体系,揭示了数字普惠金融“技术穿透—资本重组—生态重塑”的传导路径,并提出了“周期适配型”金融产品等实操方案。成果为政策制定者优化农村金融生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同类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实践提供了参考范式。

西安职业技术学院数字普惠金融赋能乡村振兴调研团队表示,将继续深化研究,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