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绿色低碳能源革命的浪潮中,锂离子电池作为清洁能源的代表,正以其绿色环保、无污染、高效率等优势,引领着电动汽车、电力储能等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然而,锂离子电池在热失控状态下可能释放有毒气体,给安全生产带来隐患。近日,湖北大学“锂”脉相连团队凭借其研发的“气感”先锋——非加热式高效锂电池PACK气体传感器件组,为新能源应用的安全保驾护航。
该传感器组件是专门针对锂离子PACK电池泄露气体设计的创新产品,能够精准检测热失控状态下电池内部急剧升高的气压及释放的有毒气体。据研究,泄露气体中含量高达99%的有毒气体主要包括CO₂、CO、H₂等七种,而该传感器组件特别选取了其中三种主要有毒气体的传感器进行组合,实现了对任一泄露气体的及时检测。
锂安团队在学校组织下学生进行线下调研
湖北大学“锂”脉相连团队以推广新能源应用、提高应用安全性为核心目标,深入研究了船舶等大型工业生产领域对电池组件的管理要求。团队成员不仅在学校内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验验证,还积极走出校园,深入企业实习参观,加深对项目市场的认识。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团队成员们对锂离子电池组管理系统的实际应用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也为产品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了宝贵的实践依据。
深入企业实习参观
运用锂离子PACK电池的传感器组件,能够精准定位到集装箱中失效的某一锂离子电池,并在电池爆炸之前及时更换,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业生产中锂离子PACK电池的应用效率与安全性。湖北大学“锂”脉相连团队的这一创新成果,无疑为新能源产业的安全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