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 教育快讯>正文

青丝映银发 志愿续华章——京都念慈菴志愿者14载织就代际温情网络

时间:2025-05-22 10:24:37    来源:中国教育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5月17日,内蒙古医科大学内随风飘来缕缕艾香,青年志愿者们正与银发长者执彩线、缝香囊,当精致的香囊缀上流苏,由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主办、京都念慈菴总厂有限公司协办的2024至2025年度,“孝心工程•青春伴夕阳”系列活动也在艾草的清芬中画上句点。作为连续14载孝道传承的同行者,京都念慈菴将“孝”字拆解为躬身实践,组织志愿者深入每场活动现场,润物无声地诠释着“老吾老”的文明基因,以星火之姿点燃青年群体的孝道传承之势。

青丝映银发 志愿续华章——京都念慈菴志愿者14载织就代际温情网络

“孝心工程”全国高校陪伴、孝心沙龙活动

  京都念慈菴:孝道初心,躬身而行

  京都念慈菴将百年古训“孝顺伦理、济世利民、感恩回馈”凝练为躬身践行的企业担当,以“孝心桥梁”之姿串联起传统与现代的对话。2024-2025年,企业志愿者跟随项目走入武汉、西安、天津、成都、贵阳等14个城市。作为活动志愿者,他们在每个活动现场设置饮品展台,为老人免费发放润肺枇杷饮及枇杷糖,实现健康关怀落地化。同时,他们亦是孝心践行者,或陪伴长者或与长辈参与其中,以身作则实现代际互动场景化,形成“孝老—传孝”的双向奔赴。

青丝映银发 志愿续华章——京都念慈菴志愿者14载织就代际温情网络
青丝映银发 志愿续华章——京都念慈菴志愿者14载织就代际温情网络
青丝映银发 志愿续华章——京都念慈菴志愿者14载织就代际温情网络

京都念慈菴志愿者在活动中

  全国高校陪伴活动:青老共融,孝道新传

  全国高校陪伴活动以“新24孝”、“孝心微行动”为坐标,将千年孝道文化解码为可触可感的新时代行动。“青老1+1”的陪伴模式,更是让传统孝道升维为双向奔赴的情感共振与文化反哺。活动以无数个温情触点,让年轻一代读懂孝的本质。

  在昆明的活动中,大学生们走入养老院,为老人们送上象征“健康与活力”的向日葵花束,与101岁的高龄老人以歌声互动。京都念慈菴志愿者与大学生志愿者一起走入长期卧床老人的宿舍,为他们带去蛋糕、水果、川贝枇杷膏热饮。重阳节当天,北京体育大学的志愿者与老人们一起观看表演,歌唱飞花令。江山“我陪父母过重阳 欢乐徒步走”活动中,不仅有子女讲述孝心瞬间,更有巴黎奥运会冠军黄亚琼惊喜出席,为金婚夫妇颁发纪念证书。成都的活动关注当代老年人痛点,将“智慧助老”融入其中,大学生手把手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机,用数字关怀续写新时代孝道内涵,用彩绘装饰杯子,在每一笔的彩绘中留下两代人重叠的掌。

青丝映银发 志愿续华章——京都念慈菴志愿者14载织就代际温情网络
青丝映银发 志愿续华章——京都念慈菴志愿者14载织就代际温情网络
青丝映银发 志愿续华章——京都念慈菴志愿者14载织就代际温情网络

“孝心工程”全国高校陪伴活动

  孝心沙龙:手作传情,孝心绵长

  孝心沙龙活动聚焦女职工与母亲的情感联结,以手工艺创作为纽带,重构现代职场女性的亲情对话场域,在母女共制手工艺品的过程中淬炼陪伴价值——让孝道教育突破理论说教,转化为可触摸的情感记忆,沉淀当代孝亲范式。

  北京的活动中,来自建筑、媒体、医疗、服务等行业的母女们共创插花作品,将“萱草寄母恩”的传统意象转化为可触可感的现代艺术表达。西安活动中,母女(婆媳)和京都念慈菴志愿者母女们共同穿针引线将寓意吉祥的纹样绣于锦布之上,制作古典刺绣和口金包工艺品,连同康乃馨和祝福一起赠予母亲。千年孝道文化在这一针一线、一花一叶仪式感中完成现代转译。活动间隙,志愿者适时递上温养枇杷饮,以细致关怀诠释孝心教育“可感知、有温度”的实践要义。

青丝映银发 志愿续华章——京都念慈菴志愿者14载织就代际温情网络

“孝心工程”孝心沙龙活动

  历经14载深耕,“孝心工程”累计温暖近8000万户家庭。其中,“青春伴夕阳”系列活动以“代际温情”为主线,走进武汉、杭州、西安、成都、重庆等14个城市开展全国高校陪伴活动及孝心沙龙,并发放《银铃生活与健康指南》手册7万余册。在青老相伴中打破代际沟通的壁垒,深化情感联结,实现孝道文化的现代传承,同时,推动孝老敬老成为社会共识。未来,期待更多社会力量加入这场温情变革,为“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注入动能。让青春脉动与岁月沉香持续交响,共同谱写文明传承的时代和弦。

青丝映银发 志愿续华章——京都念慈菴志愿者14载织就代际温情网络

参与活动的老人阅读《银铃生活与健康指南》手册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