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 教育快讯>正文

华珠展翌赴汕头潮南成田镇实践纪实:传非遗文脉,助乡村发展

时间:2025-08-08 12:29:42    来源:中国教育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为深入践行广东省委“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战略部署,贯彻落实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指示精神,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展翌队"于汕头市潮南区成田镇开展"非遗+文创"结对项目的"三下乡"实践活动。队伍以乡村调查为基,以文化赋能为要,通过技艺研习、文创开发、教育融合三维联动,构建非遗活态传承新范式,为乡土文化复兴注入青春势能,彰显新时代青年学子的历史自觉与使命担当。  

bda0827079f558bfe9d0c2e807f6581a.jpg

对话匠心:解码文化基因,筑牢精神根脉

队伍先后走访了东盐粿品工坊、大寮嵌瓷工艺社、郑正秋故居等文化坐标,与大寮嵌瓷传承人许少鹏等非遗手艺人进行深入对话学习。在“剪瓷成画”的刀笔精微间体悟匠人哲思,于红桃粿氤氲的粿香中触摸生活智慧,借电影先驱的艺术人生观照文化传承。在实践活动中深化了“非遗即乡愁”的认知:它们不仅是技艺载体,更是凝聚乡土认同的精神图腾。在此基础上,展翌队将学术视野融入当地实践,通过文创产品开发制作,为大寮嵌瓷、潮汕粿品技艺等传统符号注入现代美学表达,为“老手艺”插上“新翅膀”,加强发展“文化资源-创意经济”的转化通道,为成田镇文化振兴提供可持续的学术智援与创新路径。

d84194f82e212556b1c02bcd728c95a2.jpg

06be35f981da481017adf7acfaefabea.jpg

2f8bae36a361188272a568516fd32009.jpg

8edbf6a3f0ccb3b6e494fc0f7d76cf05.jpg

教育创新:融汇非遗精粹,开辟特教新局

在深入学习文化及调研后,展翌队在潮南区峡山街道的肯纳儿童潜能开发中心实施“非遗+特教”的融合教学方式。创造性将粿品工艺解构为黏土粿品创作,以啦啦操律动激活艺术感知,通过KT绘本剧实现文化叙事沉浸式传达。这一行为不仅实现非遗传播形式的新革新,更验证了传统文化作为特殊教育“情感媒介”的普世价值。该实践开创“文化疗愈”的本土化范式——以成田非遗元素为特教课程赋能,形成可复制的“文化资源助力公共服务”新方案,为乡村特殊教育质量提升提供可行路径,拓展了乡村公共服务的思路与可能性,更彰显出非遗文化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柔性力量。

360776564a11b936f7f5fdca967edaa1.jpg

74be47ddb7b68da38ee2754aa5f3ab7f.jpg

公益共振:构建情感共同体,激活城乡善治

展翌队联合合胜广场打造“古韵新声,童梦飞扬”的展演平台。非遗展示区彰显文化厚度,儿童作品展传递生命温度,互动体验区构筑共情纽带。近千名市民通过黏土粿品制作、星星寄语展板等参与式设计,实现从文化观赏者到公益共建者的身份跃迁。活动成功构建了“文化传承-社会共情-公益自觉”的善治循环,既提升成田非遗文化能见度,更催化了人们文化认同与社会关怀的双向强化,为城乡融合提供了“以文聚心,以爱化人”的温情样板。

3c3e7b2ad069bfa204eb8502b7cc770b.jpg

8d31e2d9ae74f5d55c249c19d739cc15.jpg

本次展翌队“三下乡”活动实践形成了“文化赓续-教育革新-社会协同”三位一体的赋能模型。华珠学子以学术自觉解码文化基因,以人文关怀创新服务供给,以青年智慧激活治理潜能。下乡活动为成田镇实施“百千万工程”提供四维支撑——以文创开发激活产业发展新路径;以特教融合构建公共服务新范式;以公益展演唱响城乡文明新序曲;以校地合作培育可持续发展新生态。展翌队将持续深化非遗IP转化与特教课程研发,让高校智库成为滋养乡土文脉的源头活水,让青春实践淬炼为乡村振兴的战略支点,在岭南大地上书写文化自信自强的时代答卷。

8b477cf9b274d7efa256a24161bbf655.jpg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