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推动乡村教育公共服务和教育资源均衡发展,近日,南京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朝露润豫·科芽青青”科普支教团17名学子于七月盛夏,奔赴河南济源坡头镇第一小学,开启了为期十五天的支教之旅。此次支教,他们带着知识的火种,怀揣着对乡村教育的热忱,为孩子们点亮希望之光。

追寻红色足迹 传承济源星火
在英雄辈出的济源大地,支教团成员们重走红色足迹:走进威震敌胆的杜八联革命纪念馆,感受烽火岁月中人民联防联战的智慧与勇气;探访以“葫芦舟”创造传奇的留庄英雄民兵营,体会革命先辈在黄河天险上筑起的铜墙铁壁。“触摸着带着温度的历史,才更懂该如何把红色故事讲进孩子们心里。”一位队员在参观笔记中写道。他们将红色精神融入课堂,”以“小故事”诠释“大精神”,厚植爱党爱国情怀。


品悟文化根脉,体验豫韵悠长
“学问之道,贵在点燃心中那簇好奇的火苗。”队员们创新教学方式,让传统文化"活"起来”:诗词豫剧·雅韵传承;甲骨五谷·文明密码;社火民俗·乡土记忆,带领大家共赴一场文化寻根之旅。互动式教学凝聚着泥土芬芳与历史温度,鲜活灵动的文字符号点滴浸润,在孩子们心田种下文化自信的种子。


探寻科学奥秘,点燃好奇之光
科学探索的乐趣,在于亲手触碰未知的奇妙。社会企业家的倾情赞助,简单有趣的科学小实验,点燃孩子们的探索之梦。
在手摇泡泡机制作课上,孩子们跟着老师小心翼翼地安装、一点点地摇动。伴随"哇"声一片,一串串晶莹剔透的泡泡轻盈飘飞,孩子们追逐着、触摸着、欢笑着,科学的魅力在实践中璀璨绽放。

巧手创意工坊,绽放指尖精彩
传统技艺与现代创意碰撞出火花。植物拓染课上,随着木槌的轻敲,自然的脉络与色彩瞬间绽放,孩子们热情邀请“小老师”在作品上签名留念。扭扭棒在灵巧的指尖穿梭,化成朵朵小花,传递纯真情谊。竹编技艺的学习则让孩子们屏息凝神,经纬交织间,传统匠心的智慧悄然传承。最动人的莫过于"心灵纸飞机",承载着梦想的纸飞机在阳光下划出彩虹般的轨迹,宛如他们即将展开的精彩人生,正向着湛蓝的天空勇敢启航。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15天的朝夕相处,孩子们从怯生生的眼神到灿烂笑容,从拘谨的问好到课后的拥抱,从单向授课到心灵对话,这份纯粹的情感是支教团队最美的收获。自动化青年用行动证明:乡村振兴需要持续坚守,教育公平呼唤青年担当,青春之花在祖国最需要处绽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