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6日至7月12日,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追寻红医足迹,赓续红医精神”暑假社会实践团队的11名成员,怀揣着医学生的崇高使命感与责任感,以探寻“红医”足迹、弘扬红医精神为实践目的,毅然投身“三下乡”基层实践,以躬行践履诠释医学生誓言与“红医”精神真谛。

2025年7月6日上午,我们首站来到了位于广州市越秀区沿江西路107号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该院始建于1835年,作为我国首家西医医院、中国西医学和西医教育的发源地,该院融合历史性、知识性与观赏性于一体,是全国红医精神宣传教育基地。
院内立有“孙逸仙博士开始学医及革命运动策源地”纪念碑与“仁医天下"纪念石。院史馆陈列医学泰斗照片,馆内前言详述医院历史渊源,介绍了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院内涌现出的包括陈耀真、钟世藩、陈心陶等在内的医学大家。他们对医学事业的无私奉献和卓越贡献让成员们叹为观止,为他们对祖国医学事业金诚奉献的高尚品格和崇高精神所钦佩。期间,成员们通过参观,心里油然生出了见贤思齐之心,对医者素养有了更多思考和理解。
下午,我们抵达位于广州市越秀区沿江西路151号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作为拥有深厚红医文化的医院,院内设有历史事迹长廊系统展示了医院精神、医院发展史、红医人物事迹和医院成就等内容。
长廊事迹墙上展示了医院的百年发展轨迹与历史沿革,展现了“仁爱为本,精诚为强”的医院精神、抗击非典精神及以“奉献、开拓、钻研、合群”为核心的南山风格精神。墙上记录的多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案例,彰显着医院对“仁爱为本,初心不改”誓言的坚守。参观期间,医护人员在危重症事件中团结攻坚的事迹让成员们敬佩不已,深深折服于他们的医者仁心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心里也对身为医者救死扶伤的使命与担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思考。
7月7号,我们来到了位于广州市越秀区盘福路1号的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这家始建于1899年(光绪25年)的广东省首批三级甲等医院,距今已有126年历史。院内墙上的“仁心仁术,方便为怀”是本医院的核心理念。
作为院内最突出的红医历史遗迹,院内醒目的浮雕墙篆刻着医护人员殓藏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和十九路军抗日烈士的遗体、参与抗美援朝战争及唐山地震救援等场景,生动展现了医护人员在国家重大事件中的医疗担当。浮雕墙以时间脉络串联起救死扶伤的瞬间,让成员们深刻体会到红医精神中匡扶病人、无畏担当、无私奉献的本质,也对“仁心仁术,医怀天下”的医者信念有了更真切的感悟。
7月7号下午,我们抵达广州市荔湾区多宝路63号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原柔济医院),该院创办于1899年,作为中国首家女子西医学校附属医院,以“柔心济世,尚道精医”的精神传承至今,体现着其医者仁心的博大胸怀和精进医术的鲜明追求,是医者大爱的生动课堂。
院内走廊里陈列着梁毅文教授、富马利院士等老一辈专家的照片及事迹,成员们仔细参观,感动于她们柔济精神中帮助弱小,以患者为中心,竭尽全力拯救生命的人性光辉与医者大爱,并从先辈们的感人事迹中汲取力量,外化于行。
红医精神典范人物: 院内梁毅文先生的碑文尤为瞩目,她一生以院为家,廉洁奉公;行医济世,造福妇孺;医德高尚,医术精湛,与林巧稚并称“南梁北林”。其精医济世、博学拓新、宽厚弘毅、奉献爱国的精神,堪称红医典范。
对此,实践成员们深受触动,既感悟到救死扶伤的医者初心,更明确了深耕医学知识、践行职业担当的使命与意义。
7月8号,成员们来到了佛山市禅城区中心的李广海医馆旧址。依着指引牌的指示,时而行走,时而驻足,惊叹于李广海及其家族成员的事迹。一进入医馆,成员们的目光便不由自主地被墙壁上那庄严肃穆的李广海生平事迹吸引。在三个模块的展厅中,成员们仔细阅读,内心深受触动,不禁感慨万千,对先辈的伟大充满了敬意。

下午第二站,我们来到了位于佛山市禅城区祖庙街道岭南大道北57号的吴勤烈士陵园,一走进陵园,成员们的目光便不由自主地被一所耸立的纪念碑吸引,庄严和肃穆感扑面而来,纪念碑看上去尤为庄严肃穆,"吴勤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在阳光下格外醒目,彷佛提醒着每位来访的游子要不忘初心跟党走。纪念碑基座四周雕刻着精美的浮雕,生动再现了烈士生前领导群众开展革命斗争的场景,成员们驻足凝视,仿佛看到了年轻的吴勤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带领游击队员英勇抗敌的身影。
通过仔细阅读革命事迹展板,身为医学生的成员们敏锐且惊喜发现了吴勤的救护事迹。1937年,日本侵略者制造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吴勤毅然回到家乡,会同师傅钱维方在佛山鸿胜体育会开办杀敌大刀训练班,组织防护团,同时教授战时救伤护理方法。为革命伤者的及时医护贡献自己的力量。1939年5月,吴勤继续组建半武装性质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抗日俊杰同志社,任社长。该社先后在南海、顺德、三水、花县和广州市南郊建立52个分社,社员2000多人,其中的基干武装灵活机动地打击日伪。1941年7月整编,成为党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
1942年5月7日,吴勤夫妇及警卫员3人在顺德陈村水枝花渡口乘船过渡时,遭国民党顽军伏击而牺牲。吴勤的亲密战友刘向东深切怀念这位抗日志士:“陈村江水起洪流,难洗吴勤受害仇。百战山河谋解放,一腔热血洒珠洲!”

7月9号,我们来到了位于广州市白云区龙归街道的龙归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南村卫生站。在老师的带领下,成员们对站内医护人员进行采访。在交流中我们得知,尽管医护人员曾听闻红医精神,但对于其深刻内涵却知之甚少。针对这一情况,成员们现场开展了红医精神的科普宣传。当被问及是否认可在卫生站宣传红医榜样,以及医疗领域践行红医精神是否重要时,医护人员给予了肯定的回答。同时,医护人员还结合基层工作实际,提出了当前传承和弘扬红医精神面临的主要障碍。此次采访让成员们掌握了基层红医精神的普及现状,也深入了解到传承工作中的难点。后续,成员们将针对这些问题深入研究,探索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进一步推动红医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7月10号-11号我们抵达了广州市白云区南村周氏大宗祠。祠内遍布着多种以“莲”为主题的元素,它们与各展板和石碑上所记载的“廉”的故事相互映衬,充分展现出南村对“廉”“孝”精神的高度重视。
同时,祠内还记载着一些革命工作者的事迹,他们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成员们看着展板上那些简短却寓意深刻的故事,在参观学习的过程中,心灵得到了升华。大家纷纷表示,要传承这份精神力量,并将其与红医精神相结合,在未来践行医者使命时,以更加深厚的仁心和精湛的医术守护人民健康。
下午最后一站我们对当地村民开展了健康宣讲活动。整个健康宣讲活动中,我们依次科普了高血压知识、血糖知识、中药真假辨认方法、常见意外伤害处理方法、七步洗手法和海姆立克法等。成员们在用粤语讲解时与村民们灵活互动,村民们也认真听讲,积极配合,踊跃回答。这个过程,成员们不仅实现了自我胆量的突破,增添了勇气,更深化了对医学知识的热爱,坚定了传承与弘扬“政治坚定、救死扶伤、技术优良、艰苦奋斗”崇高红医精神的决心。
一周行程结束,期间成员们团结协作、积极参与,充分展现了广卫学子饱满好学的精神状态,这个过程不仅深化了成员们对医学责任与使命的认知,锻炼了调研学习的能力,更坚定了成员们传承与弘扬“政治坚定、救死扶伤、技术优良、艰苦奋斗”的崇高红医精神的决心。同时通过前期参观考察红医遗址景点,团队掌握了关于省内红医宣传与完善的一手资料,未来将进一步整理调研发现,形成对社会有用的成果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