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老年教育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龄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教育部的关心指导下,锚定“让每位老年人共享教育发展成果”的目标,将老年教育纳入教育强省建设“重要板块”、作为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抓手”,高位推进老年教育,依托“老有所学”暖民心行动,推动全省老年教育提质扩面。
目前,全省累计建设各级各类老年学校1.8万余所,其中89所高校成立老年大学,老年学校市、县(市、区)覆盖率100%,参与学习教育活动的老年人总数达424万余人,基本构建起“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老年大学为主体,以地方性老年学校和高校老年教育机构为两翼,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的老年教育服务体系,让“家门口上大学”成为安徽老年人的幸福日常。
一、坚持高位统筹,一部立法筑基强体系
2021年,省人大率先立法颁布施行《安徽省老年教育条例》,明确省级政府的统筹职责和教育部门的主管职责;省人大深入各市开展条例贯彻实施情况执法检查,促进老年教育各项举措刚性执行到位。2022年,省委、省政府在全省范围部署实施“老有所学”等十大暖民心行动,并作为民生实事持续推进。今年6月,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推动老年教育发展。”这是我省老年教育从“开学办班”到“扩容增量”,再到“提质增效”内涵式跨越发展的法规依据和制度保障。
二、强化协同联动,一系列制度标准促规范
省教育厅会同民政厅、省委老干局等部门,围绕老年教育的工作机制、标准建立、学校设置和队伍建设等方面相继出台一系列配套制度文件,部门合力推进老年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与规范运行。一是坚持标准为先,面向不同老年教育办学主体,牵头制定高校老年大学和全省老年学校建设指导标准,强化老年大学标准化建设与规范化管理。二是聚焦扩容提质,发挥高校资源优势,推进89所公办高校利用现有设施资源举办老年大学。三是积极服务基层,坚持“公益性、普惠性、均等性、便利性”原则,以改建一批、扩容一批、新设一批、网办一批“四个一批”为路径,办好县镇乡村等群众身边的老年学校,推进老年教育向基层延伸。
三、聚焦关键领域,一套资源保障提质效
(一)强化资金保障,注入“强心剂”。会同省财政厅建立老年大学专项办学经费定额保障机制,市级、县(区)级老年大学人均保障经费一般分别不低于300元/年、200元/年。设立专项资金,近三年面向全省9个市、32个脱贫县基层老年学校共拨付老有所学行动省级补助资金7000余万元,地方同步予以配套。
(二)强化队伍建设,建强“主力军”。建立全省老年教育师资库和师资培训基地,常态化开展老年教育骨干培训2600余人;联合省人社厅设定老年大学工作人员特设岗位2300个,引导和鼓励优秀高校毕业生从事老年教育工作;定期开展全省高校老年大学推进会和校长培训班,提升老年学校管理水平,全省各高校每年均有200余人参训。支持高校教职工以及高校学生利用所学所长,参与老年教育工作,提供助学志愿服务,进一步筑牢老年学校办学及师资基础。
(三)强化理论研究,夯实“土壤层”。依托安徽开放大学成立中国老年大学协会老年教育研究基地、安徽老年教育研究院,建立全省老年教育专家库,创刊《安徽老年教育研究》内刊,参与制定《全国老年大学示范校标准》,完成多项课题研究,出版多部老年教育教材,助力解决智能时代老年人出行、就医、消费等急难愁盼问题。
(四)强化数字赋能,搭建“云课堂”。实施“双轮驱动”的老年教育发展模式,依托“安徽老年远程教育网”和安徽老年开放大学微信公众号学习平台,为各级各类老年教育机构建立子平台105个,加快推动全省老年教育数字化。目前,平台已上线课程1.31万讲,平台注册用户达180余万人,平台访问量达3600余万人次。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此次会议特别是彭司长讲话精神,学习兄弟省份先进经验,在均衡优质资源、建设特色课程、深化数字转型等方面持续发力,努力推动安徽老年教育从“覆盖广泛”向“品质卓越”跨越!
(安徽省教育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