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0月27日电 (记者郝孟佳)25日,“运河联通世界 思政奠基未来——行走的思政课大中小学一体化交流对话”活动在北京学校举办。活动中,由运河沿岸城市52家单位联合发起的运河文化成长共同体宣布成立。
据了解,“运河文化成长共同体”成员包括首都师范大学、北京联合大学、扬州大学等高校,北京学校、宿迁市第一高级中学等中小学,以及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中国水利博物馆等文化资源单位。该共同体将整合家庭、学校、社会三方资源,打造“资源共享、责任共担、文化共传”的运河思政教育新生态。
启动仪式上,共同体发布了2025—2026年度将实施的4项行动计划。一是“少年运河说”国际计划,将与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等国际组织合作,开展“少年运河说”中英文演讲大赛、中外运河城市“云端对话”等活动;二是“运河思政种子教师”赋能计划,将实施“运河思政教师研修计划”,每年组织“运河思政种子教师”培训,开放“运河思政”“运河文化进校园”等系列课程内容;三是“运河文化数字图谱”共建计划,将集成运河沿线所有教育基地的VR实景、研学任务和数字展陈,绘制一幅可游、可学、可感的“运河文化数字图谱”;四是“流动的文脉”主题巡展与故事库建设,将发起以“流动的文脉”为主题的互动式巡展以及“中国好故事—运河故事”“我的梦上太空系列—运河梦”等征集活动。
活动中,专家学者、大中小学干部教师通过主旨报告、案例分享、圆桌论坛等方式,共同探讨人工智能赋能运河文化传承、运河文化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运河思政”家校社协同育人等话题。在“运河文化的活化传承与创新路径”“红色精神探源与数字传承赋能”两场分论坛中,来自运河沿岸城市的20余家共同体单位分享了运河文化育人方面的创新实践。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于成文表示,希望各共同体单位能够进一步深入开展大运河文化研究阐释,擦亮运河思政育人品牌,探索协同育人全新机制,推动运河文化与思政教育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融合共生,共同书写立德树人新篇章。
据悉,此次活动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市大中小学“运河思政”一体化创新示范联合体指导,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标准专委会、世界运河城市Canal Walk行动组委会主办,北京市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北京学校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22302000604号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
渝公网安备50022302000604号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