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教育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是我国教育事业和老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加强老龄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始终将老年教育作为学习型城市建设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深入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进行系统谋划和整体布局,凝聚整合社会各方力量,大力提升老年教育能级,以丰富优质的资源供给,助力“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一、上海市老年教育机构建设情况
目前,上海有5所市级老年大学、34所区老年大学、219所街镇老年学校、6183个居村学习点,街镇覆盖率达到100%,居村覆盖率达到94.3%。已有17所高校建立老年大学。社会力量参与稳步扩大,各级各类老年教育机构通过导入外部场地、师资,建立社会学习点等形式,扩大资源供给,已建立社会学习点420个。
二、主要举措
(一)加强政策保障,健全统筹推进机制
2011年5月1日正式实施《上海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为老年教育规范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建立健全“政府主管、部门协同、分级管理”的跨部门协同、多方参与的工作机制,将老年教育纳入市、区两级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老龄委的议事范围。特别是2025年8月,中共上海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上海市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为今后一段时期上海老年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先后成立“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上海老年教育研究院”,打造“终身教育上海论坛”等平台,为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二)激发各方潜力,构建多方供给体系
形成以“市—区—街镇—居村”四级老年教育机构为主体,高校、行业、社会力量等多方参与为补充的供给体系。通过老年大学倍增计划,新增18所区级和8所高校老年大学。推动企事业单位、金融系统积极参与老年教育,如以金融课程为特色的中银网上老年大学,利用网点优势建立111个教学点的上海农商行心家园老年大学等。加强与市、区民政部门对接,创新推出养教结合新模式,将老年教育有机融入养老机构,形成近400个养教结合学习点。注重内涵建设,融合银发经济发展要求和老年人多样需求,鼓励老年教育机构与企业联合开发课程,如上海老年大学与维京游轮、上海教育电视台合作开发《康养学游大师课》等。举办上海市老年学习课程展,吸引到120余家单位参展,集中展示500多门精品课程,充分体现科研院所和社会力量深度参与老年教育资源供给。
(三)强化数字赋能,打造多元师资队伍
积极推动数字赋能,打造“一网通学”,推出“随申办”老年教育服务专区。2021年推出全国首个中老年专属“金色学堂”频道,日观看人数最高超过百万人次。在“上海学习网”开设老年慕课,搭建健康、艺术等五大类数百门线上组班课程,提供系统化的线上学习路径;打造老年人智慧数字营,推出“视频教学+模拟训练”的教学模式。2022年起联合网信、民政等部门持续开展老年数字教育进社区行动,将学习资源和活动送到家门口,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高度重视老年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把专兼职教师专业化发展作为推动老年教育的关键基础。在全国首推“兼职教师注册制”,市、区共建共享兼职教师库,持续完善兼职教师评聘、培训、交流工作;加大兼职教师招募力度,吸引各行各业人才参与;在老年教育教学技能大赛中设置专门赛道,推动兼职教师持续提升教学能力,全市老年教育注册兼职教师超1.2万人。同时,还建立起多达6万人的为老助学志愿者队伍,成为课程配送、助学导学、跨越数字鸿沟的中坚力量。连续3年组织开展大学生社区创课大赛,参与大学生近3000人次,孵化课程276门,服务居民2.4万人次。
三、下一步工作
老年教育是教育事业,更是民生事业。老年教育是知识传递的重要渠道,更是银发群体融入数智时代、实现人生价值的广阔舞台。上海将持续推进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有效凝聚各方力量,努力扩大老年教育供给,让更多的老年群体享受到高品质的学习服务,为全国老年教育发展提供“上海样本”,彰显上海的创新和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