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 教育快讯>正文

首届微短剧生态发展论坛在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举行

时间:2025-11-11 09:42:27    来源:中国教育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11月6日,由中国网络视听协会指导、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以下简称“华珠”)主办的首届微短剧生态发展论坛在珠江剧院举行。论坛以“凝微聚力 生态繁荣”为主题,围绕微短剧政策导向、精品创作、版权保护、基地建设、产业运营与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特别是产业生态构建等议题展开深度交流,旨在推动进一步健全生态驱动机制,促进微短剧高质量发展,为粤港澳大湾区特别是广东省建设全国微短剧产业区域中心提供智力支持。

(学校供图,央广网发)

本次论坛得到广东省广电局、广东省广播影视协会的指导,来自国家行业主管部门,广东省、广州市、肇庆市、广州市从化区、高州市、四会市、福建长汀等地政府的行业主管部门的领导,以及第二届湾区国际微短剧大赛评委、中国广电联合会、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广东省广播影视产业协会、澳门网络视听协会,微短剧知名平台、编剧、导演、运营机构、技术机构、投资机构以及微短剧生态评论新媒体宣推矩阵协作联盟的代表出席论坛。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副校长袁炎清主持论坛并介绍了举办此次论坛的目的。他指出,此次论坛,立足当下微短剧行业实际,把握微短剧精品化、大众化和国际化趋势,交流研讨微短剧发展生态建设的实践成果与创新探索,助力微短剧高质量发展,也为华珠发挥特色优势、健全产教融合实践体系,加快建设高质量和独具特色的新型传媒院校注入新动能,为助力湾区(从化)国际数智视听服务谷建设探索新路径。

广东省广播电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钟庆才出席论坛并致辞。他指出,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文化大省和网络视听产业高地,有责任、有基础、有能力探索具有广东特色的发展路径,推动微短剧生态繁荣发展。

(学校供图,央广网发)

国家广电总局网络司原一级巡视员、中国网络视听协会版权工作委员会筹备负责人董年初发表主旨演讲。他指出,微短剧行业正经历从“流量红利”向“价值深耕”的关键转型,精品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市场已从“投流为王”进入品质竞争阶段。

(学校供图,央广网发)

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理论评论委员会副会长杨明品以《微短剧政策升级:强化生态支撑 促进高质量发展》为题发表主题演讲。他指出,在积极政策推动和引领下,微短剧从小众娱乐走向全民刚需、从快消娱乐走向社会叙事新载体、从野蛮生长走向精品化转型、从产业小配角走向文化经济新主力,七年实现四大跨越,目前全国微短剧形成“多点开花、去中心化”的产业新格局,“微短剧可一切”展现出无边界融合的强大能力。

(学校供图,央广网发)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洪涛指出,精品化已成为微短剧创作的必然趋势。他强调,微短剧行业正从“流量逻辑”转向“价值逻辑”,从“投流”走向“引流”,从“爽感”追求提升至“质感”打造。杨洪涛表示:“‘爽感’是微短剧创作的来时路,质感才是赢得观众的回头率。”

6日下午,原中央电视台一级导演、华珠微短剧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韬主持经验分享与圆桌对话。多位来自平台、创作与数据领域的嘉宾,围绕微短剧的成功案例和下一步发展展开深度交流。腾讯微信广告短剧行业运营负责人指出,微短剧行业正从“投流”逻辑转向“内容+技术”双轮驱动,必须通过强化内容把控,结合付费与免费模式,深耕用户体验,并借助技术手段实现可持续增长。

漫森文化联合创始人分享了应对竞争的策略:“要以精品化破局,构建‘内容+多元变现’的商业模式,并充分利用数据算法提升投放效率。”对于当前市场态势,DataEye首席研究员分析认为:微短剧市场已步入存量竞争阶段,呈现出市场集中度提高、头部化趋势明显的特征,同时漫剧市场也在快速扩张。

在技术前沿层面,互影科技AI内容业务合伙人指出,趋势正从个性化推荐迈向利用AI生成个性化互动内容,应致力于打造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平台,为行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基础。

圆桌对话环节,金韬与来自学界、制作端与企业的代表进一步就“微短剧与区域经济赋能”等议题展开思想碰撞。多位与会者一致认为,需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内容差异化发展,借助湾区资源优势,是实现广东微短剧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首届微短剧生态发展论坛为微短剧品质升级、生态繁荣提供了丰富的智力成果,为产学研用协作打造了交流和协作平台。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进一步完善相关课程体系,针对行业需求,大力培养和输送微短剧行业策划、制作、运营类专门人才;同时加快运营“湾区国际创作者生态谷”,将其建设为大湾区微短剧创意孵化器与产业对接平台,为微短剧提质升级持续贡献新型传媒高校力量。

(备注:该文为行业观察)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