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 教育快讯>正文

第二届湾区国际微短剧大赛荣誉盛典圆满落幕,十万余部作品共绘光影新篇章

时间:2025-11-11 09:42:27    来源:中国教育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11月6日晚,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珠江剧院内灯光璀璨,以“礼赞时代,开创未来”为主题的第二届湾区国际微短剧大赛荣誉盛典在此举行。本届盛典不仅是对优秀微短剧作品的集中表彰,更是一次汇聚政府、行业、学界与产业多方力量的深度对话,旨在共同探索微短剧在文化传播与产业创新中的无限可能,为推动大湾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学校供图,央广网发)

盛典伊始,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校长王建武致欢迎辞。他首先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指出,在数字内容蓬勃发展与湾区文化深度融合的浪潮中,微短剧已成为映照时代、连接情感、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他介绍,作为扎根大湾区的传媒特色院校,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始终以“服务区域文化发展”为己任,构建了完善的传媒学科群与“教学对接产业”的培养体系。2024年,华珠师生已创作3000余部微短剧及院线电影作品,多项实践与大赛的创作方向高度契合。王建武校长强调,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化“政企校协”四方合作,以大赛为纽带,让学校成为湾区文化创新的“人才孵化器”与“成果转化器”。

国家广电总局网络司原一级巡视员、中国网络视听协会版权工作委员会筹备负责人董年初为盛典致辞。他指出,微短剧已成为网络视听产业最具活力的增长极,本次大赛“创意赋能产业,科技激活内容”的核心定位,精准把握了行业发展的命脉。特别是大赛设置的剧本专项奖,恰恰击中了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唯有夯实内容根基,才能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他期待更多人才与学生投身微短剧创作,共同推动这一新兴领域蓬勃发展,使其成为文化产业的坚实力量。

颁奖典礼作为当晚的核心环节,依次揭晓了微短剧、AIGC微短剧、微短剧剧本三大竞赛单元的各类奖项。本届大赛自2025年3月15日启动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积极参与,共收到来自社会、国内高校及国际高校的投稿作品累计达102,512部,数量再创新高,充分展现了微短剧创作的蓬勃生机与广泛吸引力。

经由行业内20余位知名专家组成的评审团进行的多轮严格评审,最终在微短剧、AIGC微短剧、微短剧剧本三个赛道中各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优秀奖10名。大赛累计发放奖金16.5万元,以实质性的激励支持创作者的持续耕耘。

大赛评委、中国视协微电影微视频工作委员会副会长尹成奎老师介绍道,本届获奖作品较去年整体呈现出三大特点:整体格局显著,征集范围更具国际视野,作品专业化与类型化进一步增强。期待未来更多优秀作品参赛,以世界化语言、中国叙事展现大湾区特色。

在隆重的颁奖音乐中,与会领导与嘉宾分批为获得优秀组织奖、优秀奖、二等奖、一等奖的单位与个人颁发了荣誉证书与奖杯,现场气氛热烈,掌声不断。

(学校供图,央广网发)

(学校供图,央广网发)

一等奖获奖代表在盛典上分享了他们创作过程中的心路历程、灵感来源以及对微短剧艺术的无限热爱。其中一位获奖者是来自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202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张嘉铭,他凭借《再折长亭柳》获得微短剧剧本赛道一等奖。他介绍道,这部剧本不仅是一段关于粤剧粤曲“四大平喉”的追忆,更是一次后人与前辈跨时空的对话。“传承不是孤芳自赏,而是让传统文化在当代活起来、传下去。”

(学校供图,央广网发)

这些来自创作一线的声音,既有对时代脉搏的敏锐把握,也有对个体命运的深情关照,充分体现了微短剧创作者的社会责任感与艺术追求,展现了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在文化传承与技术革新方面的积极探索,彰显了他们的文化自信与创新活力。

第二届湾区国际微短剧大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优秀作品提供了展示的舞台,更为产业各方搭建了高效的交流与合作平台。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表示,将以大赛为契机,持续深化产学研对接,通过“项目制”“订单式”培养,为行业输送高质量人才;同时还将参与行业标准制定,致力于推动微短剧文化新业态的繁荣发展。中国网络视听协会表示将重点推进深化“科技+内容”融合引导、助力湾区影视产业带建设、完善人才培育体系等工作,共同推动中国网络视听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备注:该文为行业观察)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