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 教育快讯>正文

深耕产教融合沃土 构筑应用型人才培育新生态

时间:2025-11-14 10:22:22    来源:中国教育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在新时代国家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的战略背景下,应用型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肩负着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吉利学院,依托吉利控股集团深厚的产业背景,立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通过产学研成果转化中心的系统谋划与持续推动,在产教融合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重构育人体系:专业、学院、平台三维融合

为打破传统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脱节的困境,学校立足产业发展前沿,通过专业建设、产业学院、实践平台三个维度的系统性改革,形成“专业-学院-平台”三位一体的产教融合体系。近三学年,中心牵头新增储能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智能飞行器技术3个本科专业,精准覆盖汽车“新四化”、航空航天、金融科技等新兴领域。其中,车辆工程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汽车服务工程等5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实现了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的深度契合。

在专业布局上,学校坚持校企共建原则。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联合威睿电动汽车及风光储充实验室,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专业对接吉利汽车研究院及智能网联实验室,智能飞行器技术专业联动时空道宇及微小卫星载荷实验室。微专业建设同样注重产业对接,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汽车车载芯片方向)依托吉利半导体研究院,交通工具定制化设计(汽车造型方向)联合吉利创新设计院,确保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无缝衔接。

双院长引领: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创新

为破解校企合作“合而不深”的难题,学校创新实施“双院长制”,推动校企双方在组织架构、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等方面深度融合。截至2025年5月,学校联合吉利系企业及产业链头部单位,成功建成8个现代产业学院。其中“工业互联网产业学院”获批四川省现代产业学院,“汽车工程实验实训部门”被认定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部门。

工业互联网产业学院由广域铭岛与智能科技学院共建,聚焦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发;吉利科技航空航天产业学院联合沃飞长空、时空道宇,面向无人机与卫星载荷研发;盛宝金融科技产业学院与重庆盛宝合作,培养汽车金融专业人才。8个产业学院累计培养学生2800余人,在对应产业领域就业率超过85%。

平台化实践:全链条赋能应用型人才培养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学校与吉利控股集团及产业链企业深度合作,共建5个高水平实验室、8个创新实践基地,形成“实验教学-项目实战-轮岗实习”的全链条实践体系。实验室总面积超1100平方米,配备行业先进设备,支撑100余个实验项目,受益学生超过2100人。

其中,“甲醇动力实验室”作为西南地区较早开展甲醇汽车动力研究平台,配备甲醇燃料电池性能测试平台、尾气分析系统等专业设备;“微小卫星载荷工程实验室”直接承接商业卫星研发任务,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程实践环境。在实践基地建设方面,中心组织600余名学生赴吉利成都领克工厂、南充商用车基地等开展“轮岗实习+项目实战”,285名毕业生通过实习留任吉利及关联企业,其中32人进入研发部门。

研教融合:科研成果向教学资源的系统转化

高校科研不仅要服务产业,更要反哺教学。学校通过系统化机制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实现“以研促教、教研相长”的良性循环。近三学年,学校教师发表论文1340余篇,立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13项、市厅级项目386项,获专利授权151项(发明专利11项)、软件著作权404项,出版著作24部,展现出丰硕的科研产出成果。

中心通过“案例教学+实验项目+毕业设计”等模式,将科研成果系统性地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领克汽车车内气味安全监控程序》转化为《汽车环境工程》课程实验;《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作为《大数据分析与应用》课程设计题目;《创新实践周选课管理系统》直接应用于教学管理实践。2024年与吉利汽车研究院合作的4个项目,成果已应用于吉利银河E5车型量产,不仅缩短研发周期30%,更为学生提供了参与企业研发的宝贵机会。

平台引领:科研前沿与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

科研平台与团队是聚焦产业前沿、赋能人才培养的核心力量。学校通过搭建校级科研平台、组建特色科研团队,将科研前沿与教学过程深度融合,确保人才培养的前沿性与实用性。牵头建成校级科研平台7个,其中“四川省智能车星路云协同感知与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于2024年获批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同时组建“智能座舱”“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控制”“卫星载荷研发”等8个科研团队,将科研前沿持续融入课程体系,及时更新教学大纲与教材内容,确保课程的前沿性与实用性。

产教融合的本质,是实现教育与产业的同频共振、协同发展。在产教融合成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的今天,吉利学院的实践为应用型高校如何服务区域经济、赋能产业升级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也为培养更多适应新时代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吉利学院将继续深化校企协同、强化平台赋能、推动研教互哺,为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服务国家战略与地方发展贡献更多“吉利智慧”与“吉利力量”。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