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 教育新闻>正文

研究证实:蔡伦前两百五十年中国就出现造纸术

时间:2016-11-28 16:44:26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蔡伦前两百五十年,中国就出现造纸术?

研究证实东汉蔡伦前已用“浇纸法”造纸  

  本报南京11月25日讯(通讯员 林雯 记者 缪志聪)第十四届国际中国科学史会议暨首届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国际学术研讨会今天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召开。会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教授李晓岑表示,在东汉蔡伦造纸之前我国就出现了“浇纸法”,早于蔡伦“抄纸法”造纸250年,这种古法造纸术至今仍在中国的少数民族地区使用。

  从上世纪90年代起,李晓岑就开始研究民间造纸术。“这两种造纸方法属于截然不同的技术体系,但均起源于中国内地,最早的古纸样品也保存在中国,中国确实是造纸术的发明国度”。

  李晓岑解释说,早在1986年,考古学者就在甘肃天水放马滩的一座汉墓里发现了一张“残纸”,它长不过五六厘米,宽不过二三厘米,上面用植物染料画有残损的地图。经过考古研究,该汉墓应属于西汉文帝或景帝时期,大约早于蔡伦生活的年代约250年。

  据介绍,该发现解决了“西汉纸出现的时代和工艺”的难题,并对一系列历史和考古问题研究起到基础性的支撑作用。由于考古发现的“残纸”厚而粗糙、纤维分布不均、表面无帘纹,与蔡伦系的造纸完全不同。此外,一张纸如何跨越如此漫长的历史时期,在古墓里不朽而保存下来,也是一个谜。因此,对于它是不是一张纸,是不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此前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论。

  为了搞清楚这个谜团,李晓岑用显微镜放大观察该纸张的细节,发现纸面细纤维渣,并且纸上用墨线绘有山、川、崖、路,与临近的放马滩秦墓里发现的木板地图非常相似,说明这张纸的确是古纸,它的时代与放马滩秦墓的时间不会相隔太久。

  通过20多年对中国近10个少数民族的手工造纸方法的走访调查,李晓岑发现,这个和“蔡伦纸”所用方法完全不同的古法造纸方法,目前在中国傣族、藏族的某些地区仍在使用。这种方法被称为“浇纸法造纸”,这些少数民族地区用这种古传方法造出的纸抄写经文。

  《中国教育报》2016年11月26日第1版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