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 教育新闻>正文

陪着≠陪伴,AIED成高质量陪伴正确打开方式

时间:2018-11-06 10:46:49    来源:中国教育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2017中国家庭亲子陪伴白皮书》显示,98.4%的中国家长认同“父母的陪伴是最好的教育”这一观点,97.2%的家长也十分愿意花时间陪孩子。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尽管认同陪伴式教育的理念,很多家长还是只能无奈地说:“宝贝对不起,放下工作养不起你,拿起工作陪不了你。”其实,繁忙的父母大可不用为此揪心,儿童心理专家早已指出:“很多父母对孩子的陪伴只是表面上的假性陪伴,对孩子而言,真正有效的并不是父母放下工作的长时间陪伴,而是高质量的陪伴。”

  丧偶育儿、诈尸育儿……低质量陪伴扎心了

  几乎所有令成人头疼的儿童问题最终都能找到一个相同的源头,那就是父母陪伴的缺失。一位名叫Abigail Van Buren的儿童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根据她对于“陪伴”的定义,有的孩子平均一天只能从父亲那得到7分钟的陪伴,从母亲那得到11分钟的陪伴,而被调查的父母很多都还一直以为自己已经花了非常多时间陪着孩子。

  现实情况也表明,很多父母自诩挤出时间来“陪”孩子,实际却是身陪心不陪,人在心不在,不但没有全情投入,还时常开小差。尤其在很多中国家庭里,母亲是陪伴担当,父亲的缺席让家庭呈现出“丧偶式育儿”状态,而有些经常缺位的父亲有时还看不惯妈妈的育儿方式,时不时跳出来瞎指挥,这种“诈尸式育儿”不但增加带娃难度,也令孩子困惑不已。

  

  没有走心的交流沟通,只是“陪同”不是陪伴。没有质量的陪伴,有时候比缺席陪伴来得更扎心。因为缺席陪伴的时候,孩子还可以认为家长在工作;敷衍了事的陪同,却很容易让孩子确定,家长是真的不在意他。在心理学上,这种操作会导致孩子不容易形成安全型的依恋关系,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爸爸去哪儿》中的刘烨就很典型,一边玩手机一边陪孩子,诺一脑洞大开说:“爸爸,我做了一个梦,观音菩萨让你陪我聊会儿天……”其实就是诺一对于刘烨的低质量陪伴的一种委婉“批判”。

  

  积极回应+适当独处,高质量陪伴其实并不难

  真正的贴心陪伴,讲究的不是时间长短,而是质量高低。很重要的一个衡量维度是,家长需要给予孩子充分和积极的回应。例如,孩子在身边读绘本,因为好奇书上的知识不断提问,真正的陪伴是全身心投入与付出,和孩子一起寻找答案,而不是以“嗯”、“哦”等语气敷衍了事。

  高质量的陪伴,不仅应在孩子需要回应的时候给予积极回应,在孩子需要独处时,也应给予足够的空间。比如培养孩子独自睡觉习惯,面对孩子的不习惯,家长要做的不是整夜陪睡,而是告诉孩子可以给他讲故事,但他需要自己一个人睡觉。

  

  统计数据表明,中国70%以上的孩子都是交给祖辈照顾的,家长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实现高质量陪伴是不是非常困难?当然不是!金鹰卫视《爱上幼儿园4》中出现的智伴儿童机器人,就为新时代下家长高质量陪伴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陪着≠陪伴,智伴儿童机器人开启高质量陪伴时代

  AIED,全称为“AI+EDUCATION”,即人工智能+教育。听起来玄之又玄,其实通过它实现高质量陪伴的原理非常容易理解。孩子对世界是好奇的,他的问题未必家长都能回答,比如“睡觉法语怎么说”“青蛙是吃什么的”等等,智伴儿童机器人汇集了诗词歌赋、成语大全、百科知识等海量资料,家长可以随时陪伴孩子一起学习新知识,解决部分家长对孩子回应不够积极的问题。即便智伴儿童机器人被孩子问倒了,它也能迅速反应,通过网络找到对应的答案,再进行大数据嫁接,解决知识盲点。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AIED早已对家长和孩子的需求了如指掌。据悉,AIED行业领头羊智伴科技在创造智伴儿童机器人之初,便从家长的角度出发进行功能设计,家长实在无法亲自陪伴在孩子身边时,智伴儿童机器人可以替代家长,给予孩子积极回应,回答孩子提出来的问题;同时还能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到点提醒小朋友吃饭、睡觉;孩子想念父母了,智伴儿童机器人也可以随时启动微聊。通过智伴儿童机器人,父母可以清晰了解孩子动态,理解孩子心理,为彼此找到最好的相处方式。

  为了让更多的家庭享受到AIED的先进科技与教育,智伴科技还充分考虑了智伴儿童机器人的性价比因素,希望通过最高的性价比,让中国每一个家庭都能拥有一台智伴儿童机器人,让孩子在高质量陪伴中快乐成长。

  

  家长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这并不是要求家长必须具备很多的知识储备,而是需要家长通过各种方式,给孩子真正高质量的陪伴,让孩子感受到温暖与爱,形成正确的思维模式和健康的生活习惯,让孩子在智商与情商双高的路上越走越远!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