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 但在儿童世界里,孩子们的成绩便不再是形成自我认知的主要依据。同样,随着儿童世界的消失,这些对冲没了,就会给孩子带来自我认知的缺失,从而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
  • 前不久,北京林业大学开设的自然教育微专业迎来首批新生,54名学生中有35名来自校外。微专业,指的是高校在学生的主修专业目录之外,围绕某个特定学术领域、研究方向或职业素养开设的一组课程,供在校学生或社会人士选修。
  • 耕读教育是弘扬我国耕读传家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抓手,是农林院校加强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等综合性育人功能。
  • 据重庆市文物局消息,文物考古研究院“开放考古遗产资源,推动文物活起来”项目入选了首批国家文物局2023年度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案例。
  • 10月21日,2024“蓉漂人才荟”走进西安交通大学专场活动在西安交通大学兴庆校区举行,通过跨区域组团高质量开展招才引智活动,吸引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校毕业生加入。当天上午,一场融合成都元素风格的“烟火·蓉城市集”在校内学生就业创业活动中心举行。据统计,本次双选会吸引29家知名企事业单位参与招聘,提供覆盖多个热门领域的优质岗位400余个。
  • 以音乐为媒,共赴人才盛宴。10月19日,芜湖市“十万菁英人才”秋季专场招聘活动在神山公园举办。秋雨没有阻挡求职的热情,现场贴心准备了热姜茶和雨衣,为求职者与招聘企业送上温暖。此次招聘会携手神山音乐节,“音乐为媒”邀请全国大学生歌手共襄盛举,用音乐搭建起青年人才与城市之间的桥梁。招聘活动线上线下共收到简历1.5万份,呈现了岗位与人才双向奔赴的美好景象。
  • 与白郁倩有着相似经历的还有仙居县欧美同学会副会长、浙江省仙居种鸡场总经理叶轩。如今,仙居种鸡场已为全县1000多户低收入农户提供了20多万羽仙居鸡鸡苗,并在仙居及周边县市建立了100多个标准化生态养殖基地,年饲养量达200多万羽,带动农户年新增产值超过7500万元。作为仙居县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叶轩还牵头成立了仙居县留学生助推乡村振兴项目孵化基地,向仙居县埠头、湫山两地的23户农户赠送了600多羽鸡苗,帮助他们创收。
  • 今年以来,滁州市南谯区不断创新人才振兴机制,聚焦育出来、引进来、留得住,不断深耕厚植人才沃土,不断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人才集聚地,为乡村产业发展蓄势聚能。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各类专题培训线下培训班6场,培训农民320人,线上培训7场次,培育各类“土专家”“田秀才”“农创客”等乡土人才133人,组织开展就业创业培训累计465人次,产业培训518人次。2024年以来,与中国药科大学、安徽农业大学、上海农科院等6家高等院校开展座谈会11场次,签订产学研协议6份,开展品种选育、技术创新课题研究13项。
  • 内蒙古自治区未来人工智能研究院成立大会暨首届内蒙古人工智能学术会议召开。开幕式上,内蒙古自治区未来人工智能研究院揭牌成立。会议期间还举办了相关主题报告和人工智能科技“突围”研讨会,30余位国内外人工智能领域顶尖专家学者、行业领袖及企业家出席,带来前沿科技洞察与深度分享。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推动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重要战略资源。
  • 不久前,2024年世界青年发展论坛数字发展主题论坛在重庆举行。”手持虚拟现实(VR)眼镜,重庆云威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李力在演讲台上描绘他构建出来的“数字重庆”。李力从小在重庆长大,对这座城市有深厚感情,在他读大学期间,接触到虚拟现实技术。2018年,李力带领团队研发出以重庆城市文化为主题的VR智慧旅游科技项目——“飞越解放碑”。”两年前,布拉托维奇发起一项名为“漂移”的创业项目,项目通过培养青年创业观念,推动青年参与社会事业,从而为社会公共问题寻找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 秋意渐浓风微凉,硕果盈枝笑语扬。10月17日,湘江新区中学语文名师工作室启动仪式暨“素养课堂”九年级教学研讨活动在湖南师大附中博才实验中学(天顶校区)博艺楼二楼隆重举行。湘江新区中学语文名师工作
  • 苏东林将“矢志不渝、敢为人先、攻坚克难、电磁报国”的电磁魂精神,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以讲台为阵地,为祖国打造一支电磁人才队伍。多年来,苏东林坚持理论创新,持续在电磁兼容基础研究上做出原创性贡献,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她注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用“矢志不渝、敢为人先、攻坚克难、电磁报国”的精神培育学生,凝练出电磁报国的“电磁魂”精神内核,激发学生在攻坚克难中涵养家国情怀。
  • 10月19日,“山东省校企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对接活动”在济南举行。对接活动由山东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山东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办。山东省教育厅总督学王浩表示,开展校企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对接活动,组建校企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对于加强校企密切合作,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 福建省教育厅近日启动实施一流学科培优计划,将10所省“双一流”高校22个学科纳入计划,包括厦门大学、华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集美大学、闽南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福建学院,涉及机械工程、工商管理学、土木工程、化学工程技术、中国语言文学等专业。据介绍,该计划旨在推动建设学科在国家级人才、重大项目、重大成果、重大平台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促进学科整体实力和水平快速提升,力争更多学科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
  • 新疆煤层气现代产业学院揭牌暨第一次理事会会议在新疆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据了解,新疆煤层气现代产业学院由新疆亚新煤层气投资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亚新煤气层集团科林思德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亚新煤气层集团新疆晋源能源有限公司、新疆昂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克拉玛依市方信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与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共同设立。新疆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安熠哲表示,建设新疆煤层气现代产业学院,不仅说明前期校企合作成果丰硕,更预示着校企双方未来开展深度产教融合即将开启新篇章。
  • 葡萄酒产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是由烟台文化旅游职业学院与鲁东大学、烟台张裕葡萄酿酒股份有限公司发起,联合全国18个省份的80多家院校、行业企业和科研院所成立的。目前,共同体成员单位学生通过实践实训,已与卡斯特、君顶、瀑拉谷等酒庄达成高质量就业意向,葡萄酒专业成为热门专业。共同体承办烟台市大学生葡萄酒文化节、“龙行高校”(烟台站)2024中国葡萄酒校园公开课,为葡萄酒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挖掘出新的市场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