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思维导图”概念经思维可视化研究院院长刘濯源提出后,被广泛应用于全国各地中小学教学实践中,现在很多学校已经认识到学科思维导图对学科知识建构的价值,但由于理念模糊,操作不当,缺乏品质,本是十分的功效却失了八成。如何绘出高品质的学科思维导图,让其效能真正地发挥出来?
为了解决这一普遍性问题,刘濯源院长在十年前就开始研究为学科思维导图制定品质评价标准,使越来越多的学科思维导图绘制者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提升品质,发挥效能,经过反复的实践与修改,最终
形成了学科思维导图品质管理的十二条标准(见上图),这是目前全球第一套学科思维导图品质评价标准。有了这套经过多年实践检验的品质评价标准,师生们再绘制学科思维导图时,就有了明确的改进方向。
思维可视化研究院研究人员说:“改进一定是要循序渐进,没有人可以一下达到这个标准。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在“形”上达到标准比较容易,经过我们亲自培训的师生,80%可以在两天内达到四星或五星级品质;但要在“神”上要达到四星或五星级品质就不那么容易了,至少要认认真真地画上几十张图,其中最大的挑战是对“四大规律”的把握及融入,这四大规律分别是考试规律、学科规律、思维规律、心理规律。 要达到这么高的品质,当然需要下一番功夫,但是我们不提倡“蛮干+苦干。在思维导图领域,曾经有一位非常勤奋的人,声称只有画够5000张图,才能成为一流高手。此君精神的确可嘉,但这种说法和做法我们都不支持,因为这是没脑子的说法和做法。有时质变确实需要量变之累积,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但量变却未必一定产生质变,一头猪是猪,一百头猪还是猪,再多头猪也不可能变成猩猩。重量不重质,低水平的重复是没有意义的!我们不反对勤奋,但光有勤奋行不通的,想要有成效必须要善于总结规律,运用巧劲,“能干+巧干”才能高效!”
为了一线实践学校能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思维可视化研究院制定了学科思维导图的十二条品质管理标准。另外为了让教师和学生便于自主评价,他们还构建了学科思维导图的品质评价表(见下图)。
有些实践学校的做法非常简洁有效:把这十二条标准和评价表打印出来,贴在师生的桌角或学生思维导图绘制本上,随画随评,很快分辨出学科思维导图的优劣,发现不足,及时改进,这样不少教师和学生逐渐都发展成了评图专家。
了解思维可视化教学体系更多详情,请查阅刘濯源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174286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