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 名人名博
  •   清末之后,西风东渐,那段历史里,能称得上“教育家”的人,不少。但能被公认为“革命教育家”的,不多。  这便是教育家的队伍里,徐特立“特立独行”的一面。他是百分之百的革命教育家,这不仅仅是因为他加入
  •   上世纪80年代,他与慈善结缘,他一路耕耘,又敢言直言——  周秋光:推动慈善向善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社会史慈善史研究专家周秋光(左)。近年来,周秋光开始向慈善“实干家”转变。他说:“学
  • ■汪曾祺在西南联大①   西南联大被誉为中国教育史上的丰碑和奇迹,汪曾祺就读的时间是1939年至1943年。他的大学读了5年,最终也只拿了个肄业证书。  1937年卢沟桥事变以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汪曾祺所就读的江
  • “折翼天使”守护人——记河南洛阳老城区培智学校教师刘文婷刘文婷(资料图片)全国教书育人楷模⑩  “由于到北京参加教师节有关活动,已经离开学校一周了,我实在放不下这些孩子。”近日,在教育部参加完2016年全
  •   ▲ ▲ ▲  很多同学说自己一天能读多少页书,有些人一天能读 50 页,有些人读 100 页,可大学期间按照清单读了 200 多本书,却没有感觉到读书的价值体现出来。  那么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如何才能有
  •   本报四川眉山4月4日电(记者李晓东 通讯员姚永亮)“把我平时省下的钱,一万元作为党费上交,谢谢党组织的培养;一万元交学校补贴贫困学生;再捐学校老协和城区学校老协各五千元,因为我热爱老协工作;把我收集出
  •   14岁瘫痪辍学后,自学成才出版25万字文集——   90后李玉洁:梦想在110厘米之上   有人来借书,李玉洁一点一点挪动轮椅到书架边,变形的双手熟稔地取下书,右手手腕不能动,她用笔在本子上一点一点“戳”着
  •   新华社成都4月11日新媒体专电(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陈健 刘坤)  2016年2月26日,四川省眉山市眉山一中的退休体育教师马俊成逝世,享年82岁。马老师的遗体火化时,300多名学生从北京、重庆、昆明、成都等全
  • 有残酷更有温暖,有忧伤更有唯美 曹文轩:水做的“草房子”   “我家住在一条大河边上。”  这是曹文轩最喜欢的情景。他在作品中“不止一次地写过这个迷人的句子”。他说过,每每从这句话起,他就进入了水的世界
  • 生也有涯 学无止境——写在任继愈诞辰100周年之际  4月2日,春日里的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已有15年历史的“文津讲坛”,在这里第815次开讲。像以往的800多个周末一样,读者从四面八方会聚到临琼楼二层的报告厅,聆听
  •   从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开始,为了让电更好地为人类服务,百余年来,无数专家学者投身于电气科学或工程方向研究。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罗安就是其中一位。发明大功率电力电子冶金特种电源
  • 在课堂里“雕印”时光 —— 一位雕版匠人和他的非遗课堂   4月28日,江苏省雕版印刷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李江民来到国家图书馆,从典籍部展架上取走了自己珍藏的30多册雕版印刷作品。当他作出这个决定时,图书馆的工作
  •   回溯陈鹤琴的往事,容易有种时代错乱感。  比如,他痛斥中国幼儿教育的三大病: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对幼稚园课程照抄照搬日本及欧美国家模式极其反感。他专门著文,提出适合中国国情和幼儿心理、教育原理
  •   西宁市聋哑学校的学生们3日正在排练新节目《中国梦》。伴随着音乐,30个中学生舞步活泼有力,不时灵巧地变换队形,优美的律动让人很难看出他们一群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孩子。目光所及处,3名年轻的老师站在椅子上
  •   一天,老板娘冯晓梅的面馆里,早早来了一批客人。仔细打量一番后,她发现这些顾客中,有的人有些奇怪。很快,有人向她说出了实情。   “有个女老师,个儿不高……她给我说是她们带着智障小孩,来市场上感受生活
  •   为教育圆梦的青春   ——痴心于翻转课堂的教育创客付彦军素描   帮助一线教师从微课做起。  “五一”节前夕,一场围绕翻转课堂教学改革与教育均衡的千人大会在山东举行,会上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千余名教育
  •   在五四这个属于青年人的节日里,阿迪力·买买提吐热忙碌着自己的事业,无暇过节。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他说:“我能有今天,要感谢党的内高班政策。我要做一个有为的少数民族青年。”  今年25岁的阿迪力是新
  • “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送别杨绛先生20世纪80年代杨绛和丈夫钱钟书在北京南沙沟家中合影。新华社发    2013年2月3日,在杨绛先生家中,本报记者张学军向杨绛先生介绍《中国教育报》
  •   本报北京5月25日讯(记者 高毅哲)“也许,我们再也找不出一位可以称作‘先生’的女性了。”著名作家、翻译家杨绛先生今天凌晨在北京协和医院去世的确切消息一发布,网络社交媒体就开始流传这样一句话。   在
  •   朱继文展示、讲解他们创造的玩教具。本报记者 常晶 摄  朱继文是北京丰台区第一幼儿园园长。初识朱园长,是因为她给中国教育报撰写的文章《活动是幼儿成长的动力》。文章没有空喊口号,而是从人的认知规律、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