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教育综合改革:建设118所全日制远程学校 2015-04-09 09:35:10 来源: 成都日报 编辑: 董乐 责任编辑: 马兰
“推进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目的是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科学多元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昨日,记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围绕率先在中西部全面实现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目标,我市将从改革教育发展方式、改革人才培养方式、改革资源配置方式等四方面大力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报告显示, 2014年我市教育发展指数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排名第1,教育公平指数、教育城乡一体化指数排名第3。
改革
教育发展方式
成立教师管理服务中心
建设118所全日制远程教学学校
“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们将首先改革教育发展方式。”据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将进一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部省市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和深化城乡教育一体化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
同时,我市在全市19个区(市)县成立教师管理服务中心,将25766名教师纳入“县管校用”范畴,并试点授权教师管理服务中心管理教师编制职能。
我市将扩大中心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对近郊、远郊学校的覆盖面,建设全日制远程教学学校118所,受益学生2万余人。其中,成都市实验小学、成都七中育才学校、成都七中3所名校的网校(网班)分别覆盖区(市)县 24所小学、 56所初中学校和36所普通高中。
改革
人才培养方式
推动传统文化进入常规课堂
全面托管中等职业教育学校
我市将通过加强学生素质教育,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入常规课堂。
我市将命名42所“阳光体育示范学校”,评选10所“非遗传承基地学校”,支持30所农村学校科普活动室建设,成体系地培养本地人才。
出台《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试行)》,多维监测学生小学科学和初中数学学业发展水平、品德发展水平等指标。
我市还将以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等3所职业院校为牵头,全面托管全市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实现统一人才培养方案、统一学生职业素质考核、统一招生就业工作、统一考核标准,改革人才培养方式,进一步激发人才活力。
改革
资源配置方式
提升公办幼儿园标准化建设
推进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发展
我市将通过实施公办幼儿园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和公办幼儿园规模,创新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同时,我市率先在全国建立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基本建立优先发展公办、公益性幼儿园的财政投入机制。
“与此同时,我市将开展学区制试点,通过出台推进九年一贯制学校发展意见,促进九年一贯制对口招生和课程融合。 ”据该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2014年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择校生人数占招生总数的8.3%,较2013年下降0.8个百分点。我市还将投入21. 62亿元实施城乡低保家庭和低保边缘家庭学生教育资助,受益学生将达到147万人次。
改革
教育管理方式
修订中小学依法治校评价标准
启动教育公众督导团改革试点
修订《成都市中小学依法治校评价标准(试行)》,以此来推动改革教育管理模式。目前我市已建成1个“全国依法治校示范区”和1所部级、17所省级、142所市级“依法治校示范学校”。
据了解,我市将借助成立5个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成都改革研究基地工作部这一平台,就试验区建设、教育综合改革等多个重大项目开展协同研究。
此外,我市将开展区(市)县教育投入情况、义务教育校际均衡、教育现代化水平、教育国际化水平等监测评价,并启动教育公众督导团改革试点,促进评价主体社会多元化。
本报记者 王李科
原标题:四个方面推进我市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点击查看】
发帖区 已有0条跟帖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